跟風聊聊每個月賺3萬,到每個月賺25萬的話題。如果你是從很少薪水慢慢爬升,顯著地改善生活品質的話,相信你對收入的花用,會更加珍惜謹慎。
-
至少我是從沒有故意點了大薯卻只吃一半,那叫浪費。真吃不完也別丟掉,走在路上紐約到處都是流浪漢...根據2016年的數據,有至少六萬個流浪漢連收容所都找不到。
-
紐約是一個有錢可以爽得像天堂,沒錢慘到住街上的經典代表。冬天天寒地凍,流浪漢被凍死路邊是每年都在發生的事。標準「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」。普通上班族則也會因為薪資的成長而感受到人生的明顯「升級」。好像之前賺比較少是次等人一樣。
-
換算成台幣,小編沒有領過每月3萬,也沒有賺過每月25萬。但由於長期居住貧富差距巨大的紐約,每月稅後所得3000跟5000以上就能出現非常顯著的差別。主因是公共設施差,生活品質需要靠私有財產來補強。非常資本主義的社會。
-
這個落差叫做生活品質與避免風險。第一份工作雖然比不上科技業碼農或者金融界炒股仔,但也算是個超過美國70%人口的收入水平。但為了多少存點錢,在紐約只能住在通勤1.5個小時的地方,然後跟三個人擠兩房一廳的小公寓,客廳得隔出來住人,還是跟房東住。
-
在家都不自在,因為房東會監視懷疑你破壞他家。走出家門那是個滿地紙屑紛飛的社區,介於好區與貧民區之間,過了晚上十點不會想走在路上。
-
因為地處偏遠,地鐵又擠又臭,上車很少有位子,一路站1.5小時到公司,是精神跟時間很大的虛耗。晚上如果加班晚一點,為了不要拿命開玩笑,搭Uber回家就噴掉兩天的飯錢。
-
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的狀況。你必須維持很好的工作狀態、健康狀態,任何病痛都會讓你的表現大打折扣更多。而為了維持這些東西,你要不得花更多時間,要不得花更多的錢來維持。偏偏自己就是因為剛入社會錢不多,才不得不面對這種狀態。
-
這時候亞洲孩子在填鴨考試教育下的吃苦耐勞、延遲享樂特性有了很大的生存優勢。
-
在紐約的任何休閒娛樂都要花錢,而且都不便宜,哪怕是爬個山,租車或者坐火車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要忍住生活的沉悶,不去花這些錢,是件不容易的事。能到台菜餐廳吃碗滷肉飯跟椒鹽排骨,就感動到想流眼淚。
-
我後來的一位黑人小哥同事就沒這麼幸運了。及時行樂的他,幾乎每個月都把錢花光出去玩,賺得比我少,但花得比我兇,還有車貸。後來他被解雇的時候簡直快要崩潰,因為除了車貸,他現在還要擔心離職以後沒有醫療保險。
-
延遲享樂然後專注在工作表現上,真是太重要了。因為你每天省的錢,還不如升職加薪跳得快。
-
在工作一年半後,我迎來了人生第一次升職加薪,一口氣加了50%,人生突然變得不一樣了。多數看得到招牌的餐廳,走進去都不用先看價格,心裡有一種安定感,如果這餐吃多了,也不會搞得月底沒錢花。
-
搬到離公司走路15分鐘的地方,儘管還是聽過槍聲,但半夜兩點以前路上都基本安全。
-
這些全面生活品質與安全的改善,又讓我可以存到比以前更多的錢,因為可以避免掉一些不得不的花費: 例如加班的時候得坐Uber回家才安全。
-
小編或許不像話題中的25萬月薪這麼厲害,但我很確定,當你感受到自己是一步一腳印克服困難走過來,你會更珍惜所擁有的一切。而面對別人的生活困境,也會多一分同情跟理解。那種惡性循環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突破的。
-
這個世界很大,台灣是特別安全的地方,但我的個人經驗認為,我們的價值觀跟願意延遲享樂的態度,放到世界的舞台上,都還是可以生存的。但我對點了大薯只吃一半就丟掉,真的很反感...